2023年,市民政局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民政部工作要求,强化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深入谋划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民政新篇章,以主题教育为主线,以党建为统领,实施“八项行动”,开展“民政惠民有感”十项实事,抓好“五大工程”,全市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呈现新气象。家军书记多次对民政工作作出批示指示,2月8日在《关于全市民政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上作出“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的肯定性批示。刘国中副总理、沈跃跃副主席来渝调研对我市民政有关工作给予肯定。衡华市长对民政工作多次批示指示,2月8日专门听取民政工作汇报,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切实履行民政职责,重大问题把握得好,兜住兜准兜好了底,成效明显”。明清副书记多次专题研究民政工作,先后2次在我局报送的调研报告上作出肯定性批示。彦铮副市长靠前指挥、多次召开全市性会议部署,并对2023年全市民政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指出“去年工作获民政部综合评估优秀,成绩值得肯定,向全行业同志们表示祝贺。希望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民政部年度综合评估我市为优秀、7项重点工作进入全国前列,并在全国民政工作会作交流发言。中央和市级主流媒体报道988篇,其中头版头条26篇。
一、突出党建统领,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一是政治能力有新提高。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在主题教育中强化“四学联动”,组织实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六个一”活动,各级民政干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健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闭环落实机制,细化落实市委主要领导指示要求24条措施和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要求22条举措,优化完善“185”工作思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持续提高。二是班子队伍有新加强。坚持抓党建带全局,建立一把手工作例会、赛马比拼、实践案例推广和典型问题复盘等机制,“八张问题”清单量化评价得分居市级责任部门第11名,残疾人“两项补贴”和“活人墓”整治纳入清单问题整改示范榜。打造“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争当“为民先锋”,6个党支部被命名为市直机关“红岩先锋·四强支部”,8个集体获全国、全市表彰。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党员群众评价满意度达100%,中央主题教育第八指导组、市委巡回指导十一组给予高度评价。三是工作作风有新转变。细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35条措施、防止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10条举措、负面管控清单19种情形,实现以干部作风大转变推进工作效能大提升。
二、实施“八项行动”,推动了民政事业的突破发展
一是川渝合作行动迈上新台阶。制发合作重点任务清单,细化明确33项重点任务,“一网通办”累计完成养老机构设立备案90家,“川渝通办”婚姻登记2.6万余件,民政部原部长唐登杰充分肯定川渝行业协会商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精准保障行动取得新成效。将24.43万脱贫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救助范围,77.8万城乡低保、17.59万特困对象的基本生活兜住兜牢;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2.5%和3.27%,差距缩小到1:0.82;“救助通”试点获评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案例。打造“渝康家园”品牌,为3.7万余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两项补贴”惠及49.9万残疾人。三是治理强基行动开创新局面。出台“四清单一目录”,村(社区)减负率达40%;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群众满意度达94.6%,获得市委领导高度肯定。社会组织党的工作、监督管理实现全覆盖,意识形态专项清理全面完成;服务大局更加有为,减轻企业负担1.1亿元,招聘高校毕业生6106人,引导90余家山东省社会组织捐赠款物1400余万元,家军书记在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市社会组织工作情况汇报时给予肯定。四是渝悦养老行动结出新硕果。制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清单,打造一批“中心带站”联合体,年服务超过100万人次;建成老年食堂等助餐服务设施1255个,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35家,实施“公建民营”441家;培育社会办养老机构795家,入住率达6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养老服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鸣波常务副市长明确要求把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纳入市委“三个一批”改革事项。五是渝童守护行动彰显新担当。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乡村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文件,1.2万余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有效保障。开展城乡留守儿童精准排查和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关爱保护措施,有关调研报告获市委领导批示肯定。六是地名乡愁行动提升新水平。率先建立行政区划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建立完善地名条例5项配套制度、界线界桩管护制度,建成全国首个独立省级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编纂出版全国首套省级地名文化丛书《重庆地名文化故事》,编纂完成重庆市标准地名图录典志。七是善满山城行动展现新作为。加快发展慈善事业,扎实开展“慈善+渝快保”试点,设立社区慈善基金470支,帮助解决群众“小急难”问题7000余个;全市慈善组织接受慈善捐赠款物21.2亿元,惠及困难群众600万人次。大力发展福彩事业,全年福彩销售达44.12亿元,同比增长29.1%。八是逝有所安行动实现新突破。印发深化殡葬改革行动方案,编制殡葬设施专项规划,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49亿元,在11个区县开展林墓复合利用建设试点;出台便民利民惠民十项措施,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加强对丧葬服务“一条龙”规范管理,殡葬服务更加惠民有感。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对我市殡葬有关工作给予肯定。
三、抓好“五大工程”,加快了民政工作的迭代升级
一是抓好数字民政建设工程。每季度召开局数字民政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编制形成“1+6+N”的数字民政总体架构;完成“渝悦·救助”“渝悦·养老”应用开发方案编制,9个应用场景技术预演取得初步实战效果;上线运行公民婚育、扶残助困、公民身后、社会救助、收养和户口登记、养老服务等6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累计办件量4.26余万件。二是抓好改革创新民政建设工程。出台《重庆市民政局协同增效改革工作方案》,每2个月召开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单篇刊载我市九龙坡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工作经验;民政部在渝推开试点示范7项,数量位居市级部门前列;简报推广我市经验做法11期,数量位居全国前3;3项工作经验做法纳入市委改革办2023年基层改革典型案例,1项工作经验做法纳入2023年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三是推进平安民政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巡查考核组给予高度肯定,全市消防工作综合检查我局获评优秀等次。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及网上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8%,民政部2次通报肯定、市主题教育办和市信联办1次通报肯定。建立舆情快速处置机制,加强工作协同联动,网络舆情总体平稳可控。四是推进法治民政建设工程。修订民政三级行政权力清单、实施清单,全国民政法治工作联系点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抓实民政标准化建设,14项地方标准立项,14项地方标准批准发布,5项国标委试点项目通过终期验收。五是推进效能民政建设工程。举办30个培训班次,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民政干部队伍;推动“民政工匠”职业技能竞赛,我局荣获第十一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孤残儿童护理员赛项决赛组织一等奖。推广民政资金监管平台运用,将18类民政对象约89.88万人、50余项补贴资金纳入平台统一监管发放。
2024年,市民政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强化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坚持“一个统领”,抓实“三个一工程”,实施“一大改革”,推进“八项行动”,办好“六件实事”,奋力推动全市民政工作实现西部领先、跨入全国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