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自然资源局2023年工作情况报告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规划自然资源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狠抓规划自然资源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有力地服务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一是坚决铸牢政治忠诚。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规划自然资源工作全过程各领域。落细落实“十破十立”要求,持续深入肃清流毒影响,全局系统政治生态净化修复巩固。二是抓实走深主题教育。建立领导小组、每月调度、集中“回头看”等机制,分解101项任务、制发文件41个。局领导班子带头参加读书班7.5天,建立学思想、学规划、学标杆“三学”机制。围绕渝西地区规划、耕地保护、三峡库区危岩地灾治理等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发现并整改问题30个。主题教育成效受到市委巡回第十三指导组充分肯定。三是聚力提升党建水平。建立党建统领“885”工作体系,完善“责任落实、沟通协同、督察督办、成果运用、调研破难、分析复盘”6项制度。细化26项举措狠抓“四强”支部建设、“六好”党员培育,机关党建调研课题获全市“一等奖”,28个支部获市直机关“红岩先锋四强支部”命名。四是全面从严正风肃纪。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常态开展“以案四说”、以案促改促治教育,开展“损害营商环境的作风和腐败问题”等专项检查。
二、守住安全底线,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风险治理多跨协调闭环管控成效初显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3次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市委主要领导作出31次指示,承担好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工作专班办公室职责,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协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闭环落实机制,细化落实58项工作任务,完成避险搬迁26处、工程治理173处。二是突出实战实效能力。研制危岩地灾风险管控数字化应用,建立国内首个岸坡高精实景三维全息数据空间底座,建成小流域风险预警管控示范59个,实现以乡镇为单元的分级预警转向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精准预警,成功预警处置巫山县兑窝子坪滑坡特大灾情,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市政府通报表扬。三是加快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协调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仅用时4个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迁建重庆并启动建设程序。
三、加强规划统筹引领,持续深化“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
一是提高规划统筹引领能力水平。组织筹备完成2次市委城市规划工作专题会,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强化规划统筹引领的指示,加强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功能,建立健全15项规划统筹引领机制。筹备召开市规划委员会议4次,审议重大规划、重大事项、重点项目27项。建立与区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交流重要规划工作机制,与21个区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沟通对接,有效统筹引领服务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持续优化完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抓好6大专项行动、150项具体任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于近期获国务院审批。谋划渝西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两江四岸整体提升规划和西部枢纽国际开放合作区空间布局。三是提高城市设计水平。深化推进重庆站、科学城金凤城市中心、高新区九里片区、寸滩保税港等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四是统筹管理国土空间专项规划。高质量研究完善中心城区天际线规划等重大规划,统筹市政设施等64个重要专项规划。
四、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努力争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好成绩
一是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提请市委制定常委会及其成员、市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目标任务与职责清单,细化明确23项硬措施,规范各类用地行为,强化各项保障机制,做好宣传舆情引导,有效避免“非农化”“非粮化”多头管理。二是发挥耕地保护牵头作用。强化源头治理,创新运用耕地一本账、两张清单、五色图、七张报表,从严管控268万亩“非粮化”风险图斑。三是统筹协调处理耕地保护和林地管理矛盾。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耕地保护与林地管理关系的通知》等5个文件,全面落实耕地保护优先序,做到耕地保护红线、耕地后备资源、林地管理边界等空间不交叉、不重叠。
五、实现国土空间资源价值,切实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一是健全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实践“核心清单+拓展清单”的清单管理模式,明确履职主体和责任边界。首次摸清国有土地资产底数,全市国有土地资产共计69982公顷、预估价值12375亿元,为国有资产盘活奠定基础。二是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试点。通过扩展将古生物化石资源纳入试点范围、初步构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等方式,初步打通自然资源价值实现路径,受邀在全国委托代理试点大会交流发言。三是规划赋能提升实现自然资源价值。强化城市经营理念,提高东站片区容积率、优化站前广场布局等,提升寸滩邮轮母港片区开发强度、优化城市天际线等,明确金凤片区功能定位、联动优化建设时序等,统筹区位条件、群众意愿、低效用地等情况合理确定城中村改造项目,提升城市土地价值。在两江新区试点统筹林地、田园空间与城市园林绿地,创新构建城镇开发边界内外有机衔接、布局融合、舒适便利、设施完善的一体化绿色空间。
六、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优化完善28条用地保障政策措施,各级重大项目用地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成渝中线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实现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194宗、1105公顷,手续办理减少15项以上,开工时间提前60天以上,保障比亚迪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快速落地。二是加快推进三大工程。编制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及实施方案,11个项目纳入2024年改造计划。强化“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空间保障,规划重庆新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强保障性住房空间保障,做好5000套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论证。三是优化调整住宅用地供需结构。加强土地出让调度,精准实施土地供应,有效促进存量住宅消化。四是强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摸清68个开发区(园区)产业用地规划、产值、税收等情况,探索制定完善产业用地规划标准、亩均任务及评价体系。
七、围绕数字重庆建设,迭代提升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能力
一是构建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体系。迭代形成两版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实施方案,构建“4510”任务体系,梳理集成10项核心业务,建立“市、区县、镇乡”全覆盖全贯通的国土空间信息平台,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二是形成整体智治实战实效能力。加快建好4大类、767项数据目录体系的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3大空间、1089个图层目录体系的二三维一体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6大类、156个能力组件体系的国土空间治理工具箱。统筹推进国土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危岩地灾风险管控、渝耕保、产业用地智治、不动产登记4个应用纳入全市重大应用“一本账”。三是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重庆)建设。实景三维建设全国大会在渝召开,受邀交流实景三维(重庆)工作经验。印发总体实施方案,在国土空间规划等11个领域开展100余项场景应用探索。加快构建国土空间三维实景图,完成75个示范镇街重点区域建成区二级图(L2级)建设,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八、聚焦美丽重庆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风貌整体大美。编制我市城乡风貌整体大美规划,绘制“新时代美丽重庆长江千里图示范区概览”图,构建6个风貌区、48个山城江城风貌场景,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开展两江交汇等历史城区重点地段更新设计,打造重庆辨识度的城乡传统风貌示范区。二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进三峡库区腹心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铜锣山、广阳岛等2个山水工程项目入选国家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创新生态保护修复、城乡融合、城市更新“三位一体”规划,中梁山矿山公园入选全国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全面完成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269个问题全部销号,获主题教育中央巡视组充分肯定。三是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7个国家试点项目、5个市级项目。四是按需优化实用性村庄规划。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任务,编制16个市级巴渝和美乡村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和美乡村空间格局。
九、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惠民有感成效明显
一是全面摸清自然资源底图底数。在全国率先开展自然资源常规监测,建立完善“天地网一体化”调查监测网络体系,实现市、区县、乡镇、村居四级联动监管,受邀在全国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二是全面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创新实现二手房交易与水电气联动过户等“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一窗受理”“税费同缴”创新试点成效经验被国务院纳入全国复制推广,办理不动产双预告“带押过户”4600余件、二手房交易与水电气联动过户近3万件,涉企不动产登记6700余件,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更优、获得感更强。三是探索“一码管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一个编码赋能行政审批,一码串联规划编制、土地供应、规划许可、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全过程,获自然资源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