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听取和审议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向市人民政府印送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根据监督法、重庆市实施监督法办法、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的五年规划(2023—2027),开展了跟踪监督。5月17日,市人大财经委全体会议听取了市财政局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对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现将审查意见报告如下。
财经委认为,市政府及其财政、国资、规资等部门高度重视审议意见研究处理和整改问责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审议意见研究处理和整改问责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及时研究部署,层层压实责任。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专题研究部署,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督导检查,积极推进落实。市财政局牵头审议意见细化分解等工作,市国资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审计局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审议意见研究处理和整改问责工作。二是不断完善制度,增强管理规范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国企监管体制机制,制定修订《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意见》、《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办法(试行)》、《市属重点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等制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逐步完善涵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资产的全链条管理机制,研究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建立规资、林业、水利、生态等各类资源主管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优化完善28条用地保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重庆市国有林场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各类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性得到加强。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整改落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系统谋划构建全市国资国企“1+4”改革总体安排,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提速推进,“三清三减三增”取得积极进展,地方国有金融实力进一步培育壮大,国企治理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企业债务风险化解防范不断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加强交通、水利、人防等基础设施管理,持续做好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管理,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资产配置,聚焦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政府采购、非税管理、会计核算、决算报告等环节,加快推进资产管理全面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落实“一号工程”相关的6大专项行动、150项具体任务,稳步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探索构建自然资源价值实现路径,创新自然资源资产要素配置方式,切实盘活存量国有土地资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摸清了各类国有资产底数,切实提高了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分析研究,夯实报告提质基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从细化国有资产管理重大事项通报报告的重点内容、加强数据分析、完善报表体系等方面加强研究,提出改进完善举措,为提升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各项报告质量打下基础。
财经委认为,下一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五年规划(2023—2027),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配合市人大做好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一是聚焦“三攻坚一盘活”,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能。进一步理顺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切实推进政企分离改革攻坚行动,理顺政企关系,完善监管协同机制,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平台,建立健全各类国有资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提升监管效能。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止损治亏、瘦身健体、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全力推动国有资产分类盘活,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各项目标。二是持续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向人民报出更加完整、清晰的账本。进一步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制度,统一统计口径,强化权属登记、界定,完善账务处理。稳妥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加强将无线电频率、数据国有资产等纳入报告范围的相关基础工作。三是落实好国有资产管理重大事项通报报告制度,支持配合人大监督纵深拓展。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的五年规划(2023—2027),市级有关部门要研究提出各类国有资产管理重大事项通报报告事项清单,推动国有资产管理重大事项通报报告机制落实落地。四是加强监管力度,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有关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强化企业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加强动态监测、应急处置。强化重大投资监管,从严控制高风险业务,严控高负债投资、低效益投资、非主业投资。防范化解不良资产处置、信贷资金审批等重点领域和行业风险。积极稳妥推进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专项审计监督力度,强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跟踪监督,推动审计结果利用。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