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情况的报告
——2024年5月28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
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一)口径范围。农产品加工业包括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共21个子行业,其中食用类子行业14个,非食用类子行业7个。按照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部署,重点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主要包括粮油、肉蛋奶、果蔬、休闲食品、预制菜、火锅食材、中药材7大产业及烟草制造业,涵盖农产品加工业中14个食用类子行业,不包括7个非食用类子行业。
(二)开展的重点工作。市委高度重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将其纳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一体打造,不断健全完善“四个体系”,大力营造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
1.健全目标体系。到2027年,力争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创建50亿级以上加工示范园区20个以上,培育500家年产值超亿元的加工企业,建成10个百亿级加工产业集群,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以上,每年培训培育专业人才1000人以上。
2.健全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由胡衡华市长任第一召集人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形成“1765”工作推进机制,即1个综合协调组,粮油、肉蛋奶、果蔬、休闲食品、预制菜、火锅食材、中药材7个产业链指导部门,产业运行、原料保障、商贸流通、招商投资、政策保障、质量安全6个专项工作组,健全完善指挥调度、集中攻坚、园区引领、运行监测、赛马比拼5项运行机制。二是细化“3334”思路举措。即推动企业上规、上云、上市“三上”,实施降低企业要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三降”,培育100家领军企业、100家成长型企业、100家服务保障企业“三百企业”,推动项目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技改一批“四个一批”。三是创新工作抓手。全力实施以20个重点发展区县为主阵地,以10大重点加工园区、10大重点招商项目、10大重点在建产业项目为主战场,以50户重点企业为主力军的“20、30、50”“头羊计划”,支持各区县重点培育1个主导产业、2个辅助产业。
3.健全政策体系。一是完善支持政策。出台《关于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配套出台“黄金10条”“金融10条”“火锅11条”“智能化改造方案”,以及系列细化措施方案,形成“1+1+4+N”政策体系。二是加大财政投入。累计落实33亿元市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2023年以来,共计安排财政资金18.7亿元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今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首批确定1.85亿元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三是强化金融支持。建立特色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长制,创新推进“收购贷”试点等,2023年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6%。今年安排财政资金3亿元用于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原材料生产融资担保。
4.健全评价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农产品加工业统计监测体系,建立部门周报、月统、季调度工作机制,每季度开展赛马比拼,并将农产品加工纳入对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政府督查激励措施。开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十佳园区和7大产业领域十佳企业评选激励。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效。2023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421.45亿元、同比增长1.5%,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2581.42亿元、增长4.2%。今年一季度,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881.36亿元、增长2.1%,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408.37亿元、增长8.9%。
1.集群发展初步显效。一是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打造。先后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农业产业强镇39个。二是产业集聚程度明显提升。创建8个百亿级、9个50亿级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培育9个产值过百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子行业,2023年实现产值2341亿元,占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88.9%。三是全产业链建设步伐加快。粮食、植物油、中药材等7条产业链更加完备,柑橘、柠檬、榨菜等6条产业链基本实现一二三产业全覆盖。
2.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一是市场主体逐渐壮大。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加工企业538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46家。二是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市级数字化车间119个、智能工厂17个、创新示范智能工厂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2个。三是品牌影响逐渐扩大。实施“爆品”打造和产品设计赋能专项行动,培育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816个。奉节脐橙、涪陵榨菜、荣昌猪、潼南柠檬、巫山脆李品牌价值分列相应品类全国第一。
3.联农带农更加紧密。一是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推动加工企业和绿色原料基地联动发展。涪陵区探索建立榨菜产业“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的利益联结机制,惠及全区16万农户、60余万农民。二是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推动初加工产地化。江津区打造百亿级花椒全产业链,培育村级青花椒集中烘烤点5个,带动小作坊烘烤主体近万家。三是拓宽就业效果进一步显现。通过加工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潼南区培育壮大汇达柠檬、檬泰科技、雪王农业等柠檬加工企业,促进柠檬一二三产业全链条迭代升级,带动就业17.5万人、人均增收600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聚集度不高。一是加工企业总体实力不强,60%的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不足1亿元。二是集群式体系化发展不足,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够紧密。三是加工园区建设滞后,园区普遍规模较小、聚集度不高。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一是从“一区两群”看,2023年主城都市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76.4%,渝东北区县占全市的18.3%,渝东南区县仅占全市的5.3%。二是从区县看,总产值上百亿的区县仅13个,有5个县总产值不足10亿元。
(三)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部门之间资源资金要素未能充分共享,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保障不充分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和视察重庆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升级打造五千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头羊计划”,统筹抓好经营主体、平台载体、原料保障、品牌打造、食品安全等关键环节工作,迭代完善政策举措,力争2024年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以上。
(一)把培育壮大企业作为首要任务。一是推动存量能级提升,强化企业升规指导服务,引导发展企业集团和产业化联合体。二是推动增量招大引强,加大链主企业和产业链精准招商力度,力争全年招引落地项目300个左右。三是推动企业创新提质,用好中央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实施一批共性技术和疑难技术项目攻关,争取解决技术难题50个以上。
(二)把建强园区平台作为重要抓手。推进10大重点园区提档升级,加快培育一批50亿级特色产业园区。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指导区县完善园区仓储物流、供能供热、废污处理、电商营销等功能配套。
(三)把强化原料供应作为基础保障。因地制宜布局建设粮油、果蔬、生猪、中药材等标准化原料基地,力争今年全市创建100个标准化种养基地。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扩大优质原料进口,发展集散分拨和精深加工。加强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干支线冷链物流、仓储保鲜设施和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
(四)把打造“爆品”“爆款”作为关键突破。市级重点打造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爆品”,支持区县选择1—2款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单品打造区县级“爆品”。加力宣传推介,实施“品牌集中推广”专项行动。
(五)把守牢食品安全作为基本底线。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强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严厉打击食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