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人大代表之家

璧山区人大代表 宋晓霞
日期:2024年09月09日 来源:重庆人大

2024年7月,我通过补选成为了一名区人大代表。当月底,我第一次走进璧城街道人大代表之家。此行让我感触颇深、获益匪浅。

为了帮助我们几名新代表尽快熟悉人大工作,璧山区人大常委会璧城街道工委主任张敬晔在人大代表之家为我们“开小灶”,进行了履职培训。

在这里,我了解到人大代表的权力和义务、联系选民群众的方式和方法、代表履职的形式和具体要求、代表建议的提出和撰写,也了解了小组其他代表积极履职的风采和故事……鲜活的事例让我认识到,人大工作和之前想象中有很大不同。

“人大代表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当选之日起,就要时刻不忘人民赋予的使命,不负群众的重托和期望……”张主任语重心长叮嘱我们,希望我们尽快融入角色,并把本职工作和代表履职结合起来。

这一番话给了我很大启发。

我的工作单位是璧山区法院,有很多和群众沟通的机会,他们中有不少人表达过对“打官司”的无奈。

“对簿公堂不光彩,伤了邻里和气、朋友感情。要是有别的路子,我也不会来法院。”很久以前一位当事人对我说过的话,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埋藏在我心里。

如今我是一名区人大代表,何不借着人大代表参加璧山区“三级院坝会”的机会,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近年来,重庆法院持续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旨在通过更多、更好的方式,让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站在基层法院的角度,怎样才能将其落实到具体而细微的日常呢?

过往的办案经验给了我提示:要从源头化解矛盾,一靠把理说透、二靠把水端平。

于是,结合这次履职培训的所获,我和同事进行了调研和会商,构思出“院坝法官”这一基层解纷机制,让法官走进“三级院坝会”,和人大代表、基层干部、人民调解员、群众同议一案。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法官在查清事实的过程中可以听取各方意见,在释法说理时能利用村规民约、民间惯例增强说服力,这便是把理说透;人大代表参与其中,能在现场对法官的工作进行监督,这就是把水端平。

对担任人大代表不久的我来说,那一次履职培训是一场“及时雨”,帮助我解答了履职困惑,教会了我切实可行的履职方法,也为我今后怎样履职、如何履职指明了方向,树立了信心。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法院干警,我将把所学、所思、所获落实到今后具体工作和履职实践中,帮助群众做法律中的“明白人”,努力让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将“院坝法官”这块招牌越擦越亮,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记者|周晏如 整理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