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办敬老院入住率最高超九成
铜梁区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 推动公办敬老院闲置床位盘活
8月29日晚,连晴高温带来的燥热还未消散,但铜梁区小林镇敬老院内却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空调房内,有的老人在看电视,有的在下棋,好不惬意。
“敬老院共有48张床位,目前入住44人,入住率超九成。”小林镇敬老院院长叶兆良自豪地向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铜梁区围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解决农村公办敬老院供需矛盾,积极开展创新试点,参与试点的13家敬老院入住率大幅度上升。
这一变化,离不开铜梁区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
人大监督持续发力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铜梁区60岁以上老年人有20.61万人,其中近八成分布在农村地区。
铜梁区人大常委会一直关注老龄工作,连续几年将养老服务相关工作纳入监督议题。开展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执法检查,并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开展了专题调研。
2022年,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高楼镇调研时发现,敬老院设置床位102张,仅入住集中供养人员25名,入住率仅为24.5%,床位闲置率过高,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受居家养老等传统观念影响,部分特困供养老人不愿入住敬老院,而部分想入住的社会老人却因政策、收费价格等因素住不进来。”高楼镇民政办负责人刘小燕说。
调研组还发现,多数公办敬老院由于自身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因素,不愿意面向社会有偿开放,导致大量床位闲置。为此,调研组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鼓励公办敬老院向社会有偿开放”等工作建议。
破解“不愿收”难题
2024年,铜梁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听取区政府关于基本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为了解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调研组再次深入相关部门和部分镇街了解实际情况。
调研了解到,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建议,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盘活农村公办敬老院闲置床位问题,从2023年开始在小林、少云、土桥等13家条件较好的敬老院开展试点工作,从经费、运营、服务、安全等多方面加强了保障,消除敬老院开展代养社会老人工作的后顾之忧,破解“不愿收”的难题。
“对实施代养的公办敬老院,根据其实际入住特困供养对象人数,由区级财政、镇级财政分别按每人每月基本生活救助金总额的15%和不低于5%的比例配套运营经费。”区民政局养老科负责人杨春林介绍,代养社会老人所需运营经费从代养服务收费中支付,该类收费原则上不低于特困供养人员集中照护成本,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按现行特困人员上级补助标准金额交敬老院统筹使用,余下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用于改善敬老院管理服务、运营维护和发放工作人员薪酬。
在小林敬老院,调研组了解到,有了激励政策后,敬老院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员工的待遇得到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内生动力更足了。通过宣传,也有更多的老人愿意入住。目前,该院已收住特困供养老人20名、社会老人24名,仅剩4张床位。
“我们还通过‘以园养院’的模式,提升了经济实力。敬老院有土地、鱼塘,养了20多头猪和一些鸡鸭,基本实现肉类、蔬菜自给自足。”叶兆良信心满满地告诉调研组成员。
据了解,其他试点敬老院在激励政策支持下,也纷纷转变观念,积极收住社会老人,入住率不断提升。
打破“进不来”困境
为打破“进不来”的困境,区政府出台了《公办养老机构托养社会老年人实施方案(试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敬老院运营管理的通知》,支持社会老人入住。
“这里条件好,饭菜也合口味,工作人员对我像亲人一样。”雷一军(化名)老人开心地告诉调研组。
84岁的雷一军老人患有慢性病,行动不便,过去由4个儿女轮流照料。在得知小林敬老院能够代养社会老人且服务质量好后,今年2月住进了小林敬老院。
敬老院工作人员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在饮食营养上注重均衡搭配,并陪同其康复训练。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雷一军老人可以慢慢行走了,人也更加精神了。
据了解,为减轻低保老人的经济负担,区政府还出台优惠政策,进入公办敬老院的低保老人仅需缴纳基本生活费,其余费用由区财政统筹解决。
惠民政策出台后,更多老人愿意住进敬老院。比如旧县敬老院,原来无社会老人入住,现在已接收5名社会老人。
“从调研情况来看,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区农村公办敬老院共接收上百名社会老人,较好地盘活了敬老院闲置床位。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监督,督促政府补齐服务短板,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调研组负责人说。
通讯员|李川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