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鼓起村民腰包
——记云阳县人大代表胡玉云
最近两天,云阳县外郎乡大花村九组的蔬菜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有序开展着各项工作,县人大代表、蔬菜基地负责人胡玉云指导部分村民除去地里的杂草。
作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他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带头作用,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挥洒汗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从大城市返乡 发展蔬菜产业
出生于1972年的胡玉云只有高中学历,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他凭借勤劳踏实的干劲,在深圳富士康做到了部门主管,管理着四五百人,每月工资4000元。
在亲戚朋友眼中,他是实打实的成功人士。
然而在2001年的一天,胡玉云决定放弃了城市不错的生活,回到家乡发展蔬菜产业。
一晃眼,已过去20余年。
谈及当时的想法,胡玉云说:“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慎重抉择。”
在离职前的两年时间里,胡玉云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富士康的图书馆里。通过自学各类蔬菜种植技术,他对种植理论基础有了一定了解。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如果能把草窝变成为金窝银窝,那岂不是更好?”胡玉云开玩笑地说,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做这个决定。
适应市场需求 带动村民致富
2007年,因云阳县北部新区发展需要,胡玉云转去黄岭村发展了46.7公顷蔬菜基地。4年后,黄岭村成为重庆市蔬菜产业示范村,黄岭蔬菜专业合社也应运而生。
2011年,该基地被工业园区征用,胡玉云为支持国家建设,又前往马沱村发展蔬菜基地;2014年,他到外郎乡大花村发展外郎蔬菜基地,经过不断建设和完善,目前基地发展得越来越好。
种菜这件事,也需要与时俱进。
2016年,胡玉云发现原有种植模式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便与相关企业达成共识,利用当地蔬菜大棚秋冬闲置期,种植优质鲜美的羊肚菌、大球盖菇。通过5年的不断摸索、积累,这种菜菌轮作种植模式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如今,云阳县黄岭蔬菜专业合作社马沱基地、外郎蔬菜基地、新津蔬菜基地等种植规模超过1000亩,年销售收入500余万元,帮助1026户农户增收近300万元。
“我以前从事建筑行业,收入不稳定。现在在这里上班,负责技术和管理,一个月能挣6000元。”在外郎蔬菜基地干了五六年的村民张继中,成了一名合格的“土专家”。
积极建言献策 助力农业发展
2021年底,胡玉云当选云阳县人大代表。
“大家选我当人大代表,我就不能只想着企业发展的事情,必须为全县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胡玉云说。
因蔬菜基地分散,胡玉云经常需要辗转多个乡镇。其间,他发现部分农村村级道路年久失修,很多路宽仅有3.5米,不利于农业产业发展。
为此,他多方调研,形成数据准确、案例详实的报告,以代表建议的形式交由相关部门办理,督促其梳理出全县村级道路存在的问题台账。
在该建议推动下,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围绕产业发展的乡村道路项目序时推进,农村道路运输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农业需要迭代升级,必须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关于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胡玉云有自己的看法。
在深入调研全县40个蔬菜基地后,他发现,政府扶持产业基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沟塘池堰路整治、大棚搭建等基础设施方面,对水肥一体化配套等科技设施投入还不够。
2023年2月,他提出了“关于推动蔬菜基地智慧农业试点示范”的建议,希望政府通过扶持基础较好、配套成熟的产业基地,推动智慧农业试点示范建设。
据悉,该建议被确定为县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相关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之中。
记者|周晏如
通讯员|杨权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