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人大常委会:聚焦“规建管”助力“建中心” 推动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
黔江区人大常委会:聚焦“规建管”助力“建中心” 推动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

打造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是市委书记袁家军调研黔江时提出的指示要求,也是黔江区委五届六次全会明确的重点工作。黔江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市委要求和区委安排,把“建中心”作为人大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聚焦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全方位推动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他们的做法,可供借鉴参考。

一、聚焦“规划”,发挥引领作用。打造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黔江区人大常委会紧盯《黔江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报批、执行全过程,持续跟踪监督问效,确保规划发挥好引领作用。助力规划编制。将听取区政府关于《黔江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情况的报告纳入监督工作计划。采取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前往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等13个部门,深入调研黔江发展定位、生态基础、产业结构、交通现状、历史文化等情况,分片区召开座谈会6次,听取30个乡镇街道关于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切实摸清基本情况。2022年12月,邀请部分专家、人大代表列席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区政府关于《黔江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情况的报告,并开展分组研讨,收集意见建议12条,及时转交区政府研究处理,促进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助力规划报批。加强监督闭环管理,对意见建议研究处理情况开展“回头看”,督促区政府围绕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对重大产业、重点项目等国土空间需求进行“再梳理”。2023年3月,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黔江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区政府按程序提请市政府审批,并做好汇报对接工作。2024年6月,《黔江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获批,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助力规划执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求区人大各专工委结合职能职责,加强对规划执行的监督,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督促区政府抢抓机遇、抢抓工期,推动铁路货场集装箱功能区、高铁站房等项目完工投用,助推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加快建设。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执法检查,督促区政府树牢法治意识,加强规划执行,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规范建设用地管理,推动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依法依规加快建设。

二、聚焦“建设”,打造中心城市。城市建设是打造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的关键,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区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口“双30”目标,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助力城市扩容升级。调研房地产开发管理,督促区政府优化房地产领域营商环境和出台购房优惠政策,截至2024年6月,吸引27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来黔投资建设,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4%,居渝东南片区第一。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执法检查,督促区政府加大建筑企业培育力度。2024年上半年,全区共有建筑企业78家,总产值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25.1%。视察公立医院改革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督促区政府完成中心医院整体搬迁,促进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区外来黔就医人数占比提升至35.6%。对学前教育、义务阶段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开展全方位监督,督促区政府提升教学水平、完善硬件设施,督促渝东南教育中心加快建设,区外来黔就读学生占比提升至26%。助力城市改建提质。督办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将其纳入2024年区级重点民生实事票决项目,采取“领导牵头办+每月听汇报+现场看进度”相结合方式,督促区政府全面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8个,开工率100%,指标晾晒在全市排位A档、并列第1位。视察城市管网运行情况,督促区政府对城市管网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推动5个排水管网工程建成投用,6处城市内涝点得到整治。助力城市住房安全。调研住房安全与保障工作,督促区政府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动改造农村危房65户,销号经营性自建房C、D级危房78栋,整治其他自建房6500余栋;督促区政府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000余套,配租公租房1500余套,渝东南集中性人才公寓建成投用。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保交楼、稳民生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及时转交代表建议22条,督促区政府加快“保交楼”进度,推动恒大名都、中昂·黔州府、博宏·上郡新都3个“保交楼”项目全面销号,累计建设交付房屋3136套。

三、聚焦“管理”,提升气质颜质。加强城市管理是打造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的重要工作,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城市管理环节,助推城市气质、颜质“双提升”。助力共管。坚持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嵌入基层治理141体系,建立“三方议事”工作机制,组织人大代表(议事代表)、市民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村(社区)干部齐聚一堂、共议共商,最大限度凝聚城市管理共识、聚集城市管理合力,推动解决城北公厕建设、状元府小区污水治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急难愁盼问题。助力细管。调研公共停车管理工作,督促区政府聚焦“停车难”“停车乱”等突出问题,完善公共停车配套设施,推动新建小微停车场26个、新增停车位6700个。调研城市管理重点项目建设,督促区政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推动完成西山公园、正舟路等10个地灾点治理修复,改造人行道2.5公里,新建城市“口袋公园”5个、公厕21座,新安装路灯1000余盏。调研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督促区政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先锋区创建,推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点火投用,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29座。调研城市公交运营,督促区政府推进公交体制改革,彻底解决了冯家街道长达14年未通公交的问题,方便了周边3万余名群众日常出行。助力精管。视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督促区政府改善城市环境,擦亮城市名片,推动城市客厅音乐喷泉提档升级,完成西沙桥至黔洲桥园林绿化品质提升项目,实施新华大道、武陵水岸、西互通等园林绿化品质提升项目,截至2024年6月,建成区绿化总面积862.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74平方米。督促区政府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助推设置特色夜市地摊254个,打造深度保洁示范道路4条,持续擦亮国家卫生区城市名片,城市道路、背街小巷日常保洁常态长效,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户外广告等“十乱”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

2024-09-19 重庆人大 人大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