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解放碑地下环道 不会迷路了
走解放碑地下环道 不会迷路了

地下隧道导航难“5G+北斗”来助力

走解放碑地下环道 不会迷路了

 

超大繁华中心城区地下环道交通工程——渝中区解放碑地下环道处于地下深处,地下高低差达5米—60米,且隧道结构复杂多样,此前卫星信号一直无法深入其中,导航软件不能精准定位,人们驾车行驶其中很容易迷路。

但如今,“迷路”已成过去时。这背后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泳的辛勤付出。

在解放碑地下环道建成通车之初,人们驾车容易迷路的议论,很快传到夏泳的耳朵里。

解放碑地下环道是全国首个在繁华中心城区地下建成并具有通行、停车、人防功能的环道工程,由“一环、七联络、N连通”组成,总长度约7.5公里,将解放碑核心区域28个地下车库连成一体,串联了近2.3万个车位。

夏泳调研发现,由于该环道处于地下深处,地下高低差达5米—60米,且隧道结构复杂多样,给导航带来了无位置信号、信号不连续、定位不分层等多类问题。

“这里面就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有路口、有分支、有红绿灯,也难怪大家会担心。”夏泳说,“如果司机在这里迷路,会影响通行效率。”

为此,夏泳带领重庆移动技术团队,通过实施三期室内定位项目,部署了大量室内卫星定位设备,填补了国内地下隧道无卫星导航的技术空白,有效解决了隧道内定位导航和车流监测等问题。

但是受当时技术水平限制,导航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信号不稳定、不连续、误差大等问题。

随后,他带领重庆移动技术专家团队,联合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上海研究院专家组成专项小组,围绕解放碑地下环道精准定位开展专项攻坚。

其间,他多次推动专项小组与泰普、格星微等生态合作方,百度、高德等地图商,就重要问题、重要环节进行沟通。

“2023年8月,我们敲定了兼容性更好、更精准灵敏、容量更大的技术升级方案,将原有398个基站替换为85个自研北斗室内定位基站,定位服务体验得到明显提升。”夏泳说。

2023年10月底,在重庆市通信管理局、重庆移动、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上海方位角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通力合作下,解放碑地下环道“5G+北斗”室内导航项目顺利完成。通过部署室内北斗设备,确保了导航信号连续、稳定,可精准识别隧道内外、地面上下,室内北斗隧道导航可实现秒停秒启、精准分层。

得益于此,该环道存在的导航失灵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车辆日通行量从2000辆增加至12000辆。

 

链接

 

持续推动5G网络深度覆盖

回首履职路,这只是夏泳持续推动5G网络覆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市民的通信体验,用心用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过程中的坚实足印之一。

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代表,正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解放碑地下环道“5G+北斗”室内导航项目的落地,更加坚定了夏泳的决心——在2023年呼吁加快5G行业应用的基础上,他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5G+北斗”行业应用的建议。

实际上,这也是他聚焦“5G”履职的总结。

夏泳介绍,近年来,聚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移动着重在成渝两地交通沿线的高速公路、高铁开展信号升格,完成4轮高速公路测试优化工作、8条高铁线路提速优化工作,其中郑万高铁已实现5G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重庆移动在十五大重点场景网络覆盖850站,实现每万人覆盖基站数25个,5G网络驻留比达到91%。

今年,重庆移动又积极开展“畅连重庆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继续提升城乡居民区、核心商圈、高校、医院、景区、交通枢纽等重点场景的5G网络深度覆盖,提升农村地区及新兴区域5G网络覆盖能力,深化偏远地区网络覆盖。

此外,重庆移动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深度融合本地5G、算力网络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智慧交通、城市治理、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应用,打造一批5G应用标杆,推动重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发展高地。

在智慧城市治理方面,重庆移动打造全国首个县域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丰都智慧城市”,加强数字技术在规划、建设、治理、服务领域的应用;以5G网联消防无人机为载体,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的城市消防、森林防火等应急管理方案。

在智能制造方面,重庆移动不断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加快探索产业智能化应用。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九天”人工智能平台是运营商中唯一入选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的成果。重庆公司已建成本地人工智能平台,形成机器视觉、智能语音等AI能力,并与长安汽车合作打造智能云图服务……

让信号升格,刷新5G网络建设“进度条”;促技术赋能,助力打造重庆数字经济新动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夏泳脚步不停、思考不止,在助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道路上,留下了铿锵前行的足迹。 

 

记者|宋婷婷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2024-10-10 重庆人大 代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