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人大常委会:助推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地见效
近年来,奉节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和县委的工作要求,立足人大职能定位,从调研、监督、协调三个方面发力,助推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地见效。他们的做法,可供借鉴参考。
一、深入调研谋实策。坚持系统思维,将外出考察学习与实地调研摸底深度结合,确保建议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一是三地取经、学习借鉴。组织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巫山县、巴东县、秭归县考察正在实施的危岩地灾整治项目、地灾搬迁避让项目及地灾预警监测工作,学习借鉴关于滑坡治理、库岸治理、搬迁避让、预警监测等方面工作经验,共同探索创新治理模式与技术应用。二是实地调研、摸清底数。对城区减载降危工作、新铺滑坡地灾治理项目、地灾搬迁避让项目、地灾预警监测、瞿塘峡吊嘴危岩等点位进行实地调研,全面摸清本县危岩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卡点堵点难点。三是集智研讨、科学定策。组织调研小组成员、地灾防治领域专业代表、部分科研院所权威专家和县规自局、应急局等职能部门集中开展问题会审,提高建议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经过科学论证,深入研究、提出“规划争取减载降危、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等建议,交有关职能部门办理,有力推动了地灾防治工作。
二、严密监督务实效。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以实际行动推动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听取专项报告。将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县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重要内容,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奉节县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归纳梳理以项目化、清单化审议意见方式,交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落实,并明确办理时限和整改要求。督促33个乡镇(街道)、28个县政府部门、12个有关单位及62个直管企业完成《奉节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奉节县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专项应急预案》《奉节县突发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等11个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二是开展专项视察。紧盯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救、治关键环节开展视察,对影响三峡库区航道和旅游景区的危岩崩塌、滑坡、移民安置区高切坡、消落区塌岸等隐患,分别提出监测预警、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等意见建议,督促县政府进一步细化量化库区危岩地灾治理攻坚战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危岩地灾多跨协同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对已查明的93处危岩分批分期分类管控。助力县政府成功处置长安乡五指峰较大规模山体崩塌险情和甲高镇星光村滑坡灾害避险,两起案例先后被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作为典型案例通报表扬。三是整合监督力量。整合巫山、巴东、秭归等地人大监督力量,本着“问题共商、资源共享、发展共促、应急共处”的原则,建立联席会议、信息通报交流、代表联合调研视察等跨区域工作机制,整合监督力量开展联动监督,全力争取在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共筑长江上游安全屏障。
三、协调统筹出实绩。协调统筹各方力量,为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工作贡献人大力量。一是代表全面参与。组织代表积极参与地灾防治工作,建立由人大代表、地环站工作人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群测群防员组成的网格体系,开展日常排查和重点时段巡查,全面“扫描”排查重大地灾隐患点和高风险区域,查清瞿塘峡处危岩和库岸隐患现状。将小流域范围内隐患点、高切边坡、四临区域、撤离预案等资料录入重庆市地灾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助力完成对60处重大隐患点重点监测,1436处一般隐患点智能普适化监测,34处隐患点遥感监测,实现了“人防”“技防”全覆盖。二是借助专业力量。依托市地质勘探设计院、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等专业院所,制定三马山建成区“减载降危”方案细化工作,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和风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原则,计划分三批实施,预计拆除约153.17万方建筑,搬迁居民1.82万户3.83万人,计划5—10年内完成。三是树立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拓展“奉耕码”功能,将地质灾害隐患及风险布局加载到“奉耕码”,便于群众能随时查询到地灾风险情况,引导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能及时避让风险区域,有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