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教育不是与网络绝缘,要学会“拥抱AI”

日期:2025年02月28日 来源:上游新闻
1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是连任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的老代表,今年是履职的第13年。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始终关注教育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刘希娅仍将目光聚焦在教育领域,带来了加强网络分级治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基础教育国际交流、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等多份建议。

违规招生影响教育公平

“不少同学已经提前‘上岸’了,我心里很着急。”“小升初、初升高都要考奥数,不学不行啊!”“有的成绩好的学生,才五年级就被XX中学‘掐’走了……”每一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都要深入全国各地调研基础教育现状。在调研过程中,她听到了许多学生、家长、老师这样的声音。

在刘希娅看来,这些声音背后,折射出的是基础教育阶段违规招生问题的沉疴痼疾,严重影响教育公平。

她发现,尽管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招生制度改革文件,但招生环节的利益主体多而复杂,部分学校并未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高中指标到校招生制度;部分高中违规实行初中2年、高中4年的“2+4”模式,提前锁定高分生源;小升初、初升高跨区域招生、提前招生;中学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考试作为小升初录取新生的依据等行为屡禁不止。

“这些‘唯分数’的功利化招生行为导致奥数低龄化、全民化,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影响创新人才的大面积培养。”刘希娅说。

针对这些问题,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提出了《关于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专项督查的建议》,建议建立对违背招生制度现象的全民督导机制,开展对各地落实招生制度的专项督导,并加大对违规招生相关责任主体的惩处力度。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遏制违规招生行为,营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态。

很快,这份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24年3月22日,教育部部署开展了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这是教育部首次以专项行动的方式,对全国义务教育招生作出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

“专项行动重点排查的内容,如‘中小学是否将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文化课考试结果、培训证书以及学科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参考或依据’‘是否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口头承诺或签订录取承诺书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等,都是我在建议中强烈呼吁的。”刘希娅说,看到这些内容被纳入专项行动,让她备受鼓舞。

“过去在招生环节中,一些不当的方式导致违规‘掐尖’、将狭隘的奥数竞赛或者补习班的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孩子们在校园外另学一套,偏离教育方向和学习规律,超前超纲学习,这些问题都非常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刘希娅觉得,此次专项行动回应了当前人们非常关注的招生环节中的热点问题,也传递了国家整治招生乱象的坚决态度。

 

2

 

网络分级治理善于“拥抱AI”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刘希娅准备了1份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议案,以及16份建议,其中就包含了加强网络分级治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

“有家长说,保险柜里锁了5个手机,却发现孩子总还有个手机。”刘希娅用一个案例说出了自己提出这个建议的初衷。

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要屏蔽网络是不太可能的,随着AI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更不可能和网络绝缘。她认为,家长和老师不要害怕孩子用手机,而是要“拥抱AI”,树立一种和网络相融、和AI相融的观念,要把网络空间变成一个生活当中的载体,让孩子掌握。教育也要融入AI,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可能。

此外,她还提出了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基础教育国际交流,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等方面的内容。

刘希娅认为,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问题的解决。她将继续认真履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公平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让更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记者|黎静 

摄影|任君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