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子堂:以高质量立法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原则和要求贯彻到立法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努力推动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标志性成果。
拓展立法参与渠道
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丰富民主立法的形式,拓宽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使立法过程成为展现最广泛、最真实、最有效民主的典范。
善用善谋,借智增效,有效发挥群众智慧力量。着眼强化民主立法能力建设,聚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新范例。制定《基层立法联系点扩面提质工作方案》,以机制创新为引领,规范建设为基础,分类指导为手段,特色打造为亮点,擦亮基层立法联系点金字招牌。新增30个基础扎实、特色鲜明、面向基层、贴近一线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市域范围全覆盖,更大范围内汇聚基层群众“原汁原味”的立法建议。深化打造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涪陵高新区管委会、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持续发挥好顶层立法“直通车”作用,共谋以“点”带“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新路径。
善用善行,借智赋能,注重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优势,保障代表充分参与立法,最大限度汇聚代表智慧。扎实服务保障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开发区条例、地方立法条例,会前组织代表集体研读法规草案,会议期间通过代表团全体会议深入审议讨论,充分凝聚立法共识。加强与代表全过程、多方位沟通联系,认真研究吸纳代表通过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参加专题调研等提出的各类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善用善为,借智启新,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优势。持续以打造高端专家智库为引领,赋能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精心推选8名资深立法顾问,组建57名科研院校、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律所等多领域专家的立法咨询团队,汇聚知名学者与实务专家智慧,深度参与立法全过程。深化与西南政法大学地方立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战略合作,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开展前瞻性立法研究,为立法工作注入创新动能。
强化立法惠民力度
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围绕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和期待,推动民主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使立法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法成果更显丰硕。
以立法之笔,描绘民生幸福画卷。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聚焦立法保障和改善民生。川渝协同立法的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秉持便民服务理念,旨在推进社保、医保、交通、旅游、文化等多领域“一卡多用”“跨省通用”,实现川渝两地居民“同城待遇”。着眼改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资金支持、创业扶持、创新支持、权益保护等方面给予更大法治保障。出台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办法,破解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家暴发现难举证难、预防和处置措施乏力等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家庭成员合法权益。
以立法之力,回应社会治理关切。在社会治理领域不断创新,筑牢社会稳定“压舱石”,绘就民生幸福的“同心圆”。聚焦整体智治和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审议通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细化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措施,优化各类纠纷化解资源配置,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实践。秉持安全发展理念,推动修订安全生产条例和消防条例,明确各方责任,注重源头治理,加强安全风险防控,筑牢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底线。
以立法之策,夯实民主制度基础。修改地方立法条例、备案审查条例及人大议事规则,出台人大代表票决制、助推成渝经济圈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决定,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法规,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着力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代表法实施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立法进程,不断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着力健全立法体制机制,打造科学、规范的立法生态,持续加强立法能力建设,不断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为立法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借助科技力量,拓展数智立法应用为民服务属性。积极探索“智慧立法”新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立法与人民同频、与时代共振。在建“数智立法”应用高度集成集智立项、智能起草、在线审议、全渝实施、民意直通、立法智库、立法智能服务平台七个功能模块,拓展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可实现意见征求情况在线采纳和动态反馈,提升基层民主参与度和透明度。
坚持守正创新,聚焦民生领域创制性立法工作实践。立足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突出为民导向,推动形成创制性立法项目清单,强化立法破解民生难题举措。以“小快灵”立法切实保障安全“大民生”,迅速推进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起草、审议工作。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数字化管理、火锅产业发展立法进程,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青年创业促进、医疗保障等为立法切口,着力推进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微改革”,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细说立法故事,凝聚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识。建立完善市人大法制委和常委会法工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强化法规通过和生效实施两个环节的“官方释义”。围绕反不正当竞争条例、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等法规,组织编写法规释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推动法规正确有效实施,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记者|朱宁宁 整理
编辑|朱苗
审核|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