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对《市政府关于我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的审查意见
(2024年12月27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
2024年6月18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以下简称审议意见),送市政府研究处理。根据监督法、重庆市实施监督法办法的相关规定,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及时开展跟踪督办,先后赴重庆外国语学校、南开中学、树人小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悦来校区)、长安锦绣实验小学等地实地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了市教委、部分学校汇报,对照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了解我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作最新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市政府关于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查,现提出如下审查意见。
委员会认为,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审议意见研究处理工作,认真对照审议意见及其问题清单,逐一梳理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积极推进审议意见整改落实,取得初步成效,原则同意市政府报告。在责任落实方面,迭代升级政策文件,起草了《基础教育公平优质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年)》拟作为《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配套文件印发。开展阳光招生专项行动,上线“教育入学一件事”。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切实做好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方面,优化学前教育资源结构布局,强化动态监管,对虚假宣传、乱收费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着力缩小义务教育发展差距,沙坪坝区等4个区县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持续优化高中阶段招生计划结构,安排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23.6万人,比2023年招生人数增加1万人,普通高中计划占比较去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普职比提升到7:3,群众“中考分流焦虑”有所缓解。在教师队伍构建方面,开展中小学校周转岗位及聘期考核试点,增设投放684个副高级岗位,探索中小学校周转岗位设置、使用、回收管理和教师聘用期满量化考核、竞聘机制。完成国培、市培、“素提计划”项目实施,培训教师和教育管理者3万人。印发专项整治方案和教师减负白名单,清退中小学借调教师224人,全市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减少649项,压减率66.6%。在教育数字化建设方面,完成市教育数据仓软件部署,实现406类、3634万条教育数据归集。深化重庆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平台访问量超4.4亿人次,全国排名第二,19个案例入选教育部2024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积极应对形势变化,画好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图、用好学龄人口监测模型、建好“零人校”工作台账。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新增中小幼德育品牌126个,督促“一校一案”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创建32个科学教育实验校,“中招体考改革”纳入2024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三个一批”重点改革项目。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开展近视防控“六个一”试点工作,印发《关于做好重点时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工作的通知》。
委员会通过跟踪督办发现,我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的目标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一是教育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优化。二是教育监管责任落实还需进一步强化。三是学生身心健康亟需进一步关注。四是教育评价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委员会认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联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建议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加强工作统筹,加大工作力度,拿出更多更有效措施,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一是持续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用好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图及监测模型,精准测算学位需求,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额调配,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健全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二是严格落实教育监管责任。巩固拓展“双减”成果,严厉打击超前学习、超纲教学,规范名校自主招生权和自主命题权,防止与校外培训机构勾连。规范中小学招生工作,围绕“六个严禁”工作纪律,落实落细惩处措施,探索以反面典型案例强化警示震慑机制,逐步营造风清气正教育生态。三是关心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坚持体教融合,重视劳动教育,强化科学膳食、生活习惯等知识的教育普及,选树近视防控“六个一”、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等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和创新举措,以点带面推动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督促学校开齐开足上好心理健康课程,建好用好“一生一策”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强化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真正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闭环管理链条。四是探索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五破五立”评价改革,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教育服务科技、服务人才一体发展新要求,推进教育招生考试和评价改革。加大力度做好“公参民”改革资产处置等后续事宜,督促市级相关部门和有关区县政府履职到位。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