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 建立市场监管新格局

深化“放管服”改革 建立市场监管新格局

日期:2021年06月11日 来源:重庆人大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渝中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建立了符合渝中区实际、对标市场需求的市场监管及企业服务机制。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渝中区一系列创新做法,获得了国务院督查激励。

“人在哪儿,营业执照就在哪儿办,不用来回跑,太方便了!”今年1月,我市一公司的法人代表吴昊拿到了由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发出的首张按电子化流程办理、异地打印的营业执照。

完成开办手续是企业入市的第一步,也是市场监管的“前沿阵地”。如何在守好“标准线”的同时,大开“方便之门”,渝中区创新探索出一系列监管与服务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工作制度。吴昊拿到的电子营业执照便是成果之一。

据了解,自“跨省通办”启动以来,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先后与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青白江区行政审批局开展企业注册登记合作,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创新构建跨省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市场准入服务系统,探索形成成渝两地证照“互办互发互认”新模式,进一步推进了成渝地区企业、群众投资创业。

“跨省通办”实现了从“面对面”到“键对键”,从“纸间办”到“指尖办”的两地合作新实践,打破了空间“壁垒”。此外,渝中区还实行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领取”“一次提交”“一日办结”。

市场监管既要尽量放开企业的“手脚”,又要严守规范的“底线”。有效的市场监督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大局至关重要。

渝中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登记越来越便利,但有少数不法分子利用企业登记形式审查的漏洞,冒用他人身份注册公司(空壳公司)。

为切实解决注册登记中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登记注册的问题,渝中区制定出台了《撤销企业提交虚假材料骗取工商设立登记的规定》,为被冒用身份证件的当事群众提供了投诉处理的途径,并为经办人提供了处理指导。

“我举报,有人冒用我的身份证在重庆注册了公司,致使我本人无法在浙江省宁波市开办企业,请求撤销被人注册的重庆公司。”在该规定出台不久,一颜姓浙江商人就向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起了举报。

接到举报后,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展开调查,通过走访、信息比对等调查取证和评估会审,最终作出撤销上述重庆公司设立登记的决定。

截至目前,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已受理处置申请40余件。

2019年12月,全市首个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平台——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渝中区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全市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监管迈出全新的“智慧步伐”。

这是渝中区运用科技力量,为企业信用风险精准“画像”,集中监管,实时预报、预警,将风险防范在源头的创新之举。

该监管平台主要通过构建大数据模型,科学制定风险分类指标,建立风险分类体系,划定风险分类等级,对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进行预测预警,从而实现差异化、精准化监管。自2019年9月试运行以来,该监管平台在对市场主体进行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处置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渝中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监管平台的运行,为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重点监管、信用联合惩戒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渝中区还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标世行评价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事项达标争先,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区。

 

记者|曾珠

编辑|朱苗 常畅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