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百亿级中医药产业上台阶

助力百亿级中医药产业上台阶

日期:2022年09月20日 来源:重庆人大

涪陵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

助力百亿级中医药产业上台阶

  从中药材种植、加工,到中药生产,再到中医药流通、中医医疗、中医养生、中医养老、中医药教育培训……涪陵区正在逐步形成贯通一、二、三产业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远超百亿元。其中,7家中医药规上工业企业的年总产值就达到了111亿元。

  如何推动全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打造中医药发展新高地?涪陵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重庆市中医药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近日,涪陵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

  聚焦问题找“梗阻”

  为全面了解“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督促法律实施机关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区打造中医药发展新高地,今年7月下旬,区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全区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通过这次执法检查,为涪陵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突破瓶颈添把火。”涪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阳森介绍。

  执法检查组了解到,为确保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涪陵区将63家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中医药医保支付标准,扩大中药用药范围,推进中成药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推广“种植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健全种、采、收中药材发展服务机制。全区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带动25个街镇的5.8万农户增收。培育有涪陵金荞麦等11个优势突出的中药材种植品种、3个系列中药材农产品品牌,建设2个中药材初加工厂,申报“渝十味”道地药材品牌。

  而在提升中药产品生产制造能力上,涪陵区现有中医药规上工业企业7家,总产值达111亿元。

  执法检查组发现,目前涪陵区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人才缺乏、科研能力不强、公立中医院建设滞后等问题。

  “全区中医人才队伍高、精、尖人才短缺,中医创新人才和基础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存在差距。国家级、市级中医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优势病种数量少,中医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研项目不多,传承项目培育不够。”涪陵区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坦言。

  执法检查组了解到,目前全区中医康复、健康养生、健康旅游、健康养老等中医药健康服务底子薄、规模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中药材种植产业化程度不高,区内药材种植标准化指导大多依靠企业,种植过程劳动力需求量大,初加工时淘洗、烘干等智能化程度不高。支持中药材培育政策较少,扶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建议抓好三个重点

  对如何贯彻落实好“一法一条例”,促进全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执法检查组也给出了建议。

  一方面,要抓好服务能力建设重点,规范设置服务项目,进一步建设好医院中医科和中药房。积极推行国家制定的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和综合治疗模式,提升中医诊疗水平。培育重点学科,积极创建国家级、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

  另一方面,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名中医,开展区级名中医的评定,制定培养市级名中医的工作方案。支持中医专家工作站、名中医馆等建设。支持中医人才开展中医科研项目,加强中医学术交流。支持中医药职业教育的发展。解决好中医药人才的编制待遇、职称评定和晋升通道等问题。

  此外,要抓好产业深远发展重点,继续支持国药太极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太极医药工业园区科创中心尽早投入使用。加快“涪陵金荞麦”“涪陵紫苏”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提高优质药材的种植水平。

 

首席记者|陈敏

通讯员|李京懋

编辑|朱苗 成鑫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