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就业创业 打开一片天

为残疾人就业创业 打开一片天

日期:2022年11月22日 来源:重庆人大

  前不久,黔江区沙坝镇三台村的残疾人龚节义在区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中心,找到了一份生产假肢的工作,每个月除了2100元的保底工资,还有数额不等的绩效工资。和龚节义一样,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在这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黔江区人大常委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重庆市残疾人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工作中,抓稳抓实执法检查工作,让残疾人政策落地生根,有效助推残疾人就业创业。

 

  残疾人龚节义正在为他所在厂家的残疾人客户订制假肢。

  落实政策

  定向输送残疾人就业

  今年初,黔江区对30个街道镇乡、220个行政村全面开展入户调查、资料收集和数据录入等,完成1.4万名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为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提供数据支撑。

  全区相关部门统筹用好现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累计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511人次。全区33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除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外,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吸纳残疾人就业,共计解决残疾人就业542人。同时,建立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对种植养殖大户、创业经商、盲人按摩等767户兑现扶持资金380.43万元,实现和带动就业1328人,其中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929人。

  今年以来,黔江区共对200名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种植、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147人次,通过培训后,定向输送到企业就业54人,自主从事抖音直播带货36人。

  残疾人黄艳琼在直播带货。

  典型带动

  实现就近务工增收

  在“残疾人保障‘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工作的助推下,黔江区残疾人创办的民营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功能。

  三级肢体残疾人谢雪峰,2003年创业以来,投资开办了黔江武陵医院、养牛场、汽车维修厂、头盔生产厂,实现年产值4000万元,带动城乡600余人(其中残疾人15人)增收致富。肢体二级残疾人向春兰,2008年建起糍粑加工厂,解决当地残疾人家庭、低保家庭就业10余人。视力二级残疾人郭德祥,2013年在黔江区马喇镇官庄村二组流转土地180余亩,从事高山无公害果蔬种植,带动当地30余户留守家庭、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人员就近务工增收。

  残疾人谢雪峰在自己开办的头盔厂里了解生产情况。

  孵化中心

  激发残疾人创业潜力

  为解决残疾人创业就业难的问题,黔江区新建了6800平方米的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中心。孵化中心试营业以来已入驻各类企业20余家,行业涵盖抖音直播、根雕、服装加工、西南卡普制作、电子信息、食品、医疗器械、建筑材料销售、人力资源和培训等,实现及带动就业164人(含推荐到区外就业71人),产值8000余万元。黔江区残联负责人介绍,通过培植壮大,该中心已成为全市区县最大的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中心。

  黔江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跟进“残疾人保障‘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工作,让残疾人应有的保障落到实处。

 

通讯员|陆显德 郑红莲

编辑|常畅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